产品方案
中国养鹅历史悠久,南北方均有分布,尤其以南方地区品种更为丰富。以前的养殖模式是以家庭散养为主,自给自足。鹅警惕性高,领地意识较强,还能看家护院。家庭散养模式下,鹅自由采食,饲料种类比较丰富。随着养殖业的不断集约化,养鹅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小型规模化养殖逐渐成为趋势。
为什么很难发展成大规模养殖呢?是因为有几个因素在制约,导致养鹅很难发展成大规模养殖,主要为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1.市场行情不稳定,动荡幅度较大。
2.养殖周期较长,成本高,投资大。
3.养殖环境相对差,场地简陋。
4.饲养管理容易出问题,育雏期死淘率高,成活率低。温度低了易扎堆,造成群死群伤。痛风、感冒、浆膜炎等疾病在育雏期较为常见,多种疾病混合感染,成活率或低至50%~80%,甚至更低。
5.鹅病较为复杂,并且一部分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只能在突发疾病时注射相应的抗体来做治疗。有些疾病,无明确的示病症状,甚至典型的临床症状都很少,临床诊断难度非常高。一旦被误诊,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损失较为惨重。
6.雏鹅和青年鹅免疫功能不健全,易生病。
7.营养不良。鹅是草食动物,散养鹅一般能吃到新鲜牧草,而规模化养殖,只能饲喂全价饲料。全价饲料蛋白含量普遍偏高,易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这也是雏鹅痛风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8.朗德鹅是著名的生产鹅肥肝的品种,属于肝用鹅,所以在饲养过程中需要强行填饲大量高能饲料,让其形成严重的脂肪肝。严重的脂肪肝属于典型的亚健康状态,甚至是发病状态,所以死亡率高,成活率低。
9.鹅对霉菌感染非常敏感,尤其是雏鹅。霉菌毒素会严重破坏雏鹅的肝肾功能,严重危害雏鹅的健康。
10.鹅苗质量良莠不齐,劣质鹅苗,死淘率高,成活率低。
11.雏鹅育雏阶段遭遇强冷应激,死淘率非常高。
12.很多养殖场生物安全意识不强,鸡鸭鹅混养,疾病防控难度高。
13.育雏期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造成药物中毒,严重影响成活率。
养殖不易,还有很多难以预测的制约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养殖失败。诸多因素的制约,是导致鹅不好养的主要原因。(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