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方案
六、淘汰率(成活率)
过去,说一批鸡养成了,到出栏淘汰5%是正常数字,都能接受。超过5%,有可能就是发生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了(比如:传喉,新城疫,法氏囊,雏鸡沙门氏菌等)。但是现在规模化养殖,这些传染性疾病,死亡率较高的疾病,都被控制得很好,基本上不会发生。那影响淘汰率的问题都变成什么了呢?
淘汰率和成活率是呈正相关的,育雏期间的成活率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影响育雏成活率的因素,除了白痢、肠炎、腺肌胃炎、支原体等疾病外,还有健雏率(弱雏多少),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饮水和加料的管理,运输和搬运的应激,以及防疫打针等细节工作。有时候,育雏期和育成前期有意识的淘汰弱小残次鸡,并不一定是坏事,也许育雏成活率受到一点影响,但是对后期的整群健康程度以及均匀度都有好处,所以这个问题要辩证的去看,不舍不得,可以体现在这里。
现在,影响淘汰率的常见问题,包括:慢性肝病,脱肛啄肛,肠炎球虫,慢性呼吸道病,夏季中暑,缺水断粮等,还有笼子空隙大,卡头卡腿,互相踩踏等问题。
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慢性肝病和脱肛啄肛这两项。慢性肝病现在很普遍,肝肿大,肝出血,肝硬化,肝上有坏死点,脂肪肝等,零星死亡不断,药物治疗难度大。对于这个现象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遗传因素的,有说霉菌因素的,有说免疫应激因素的,有说疾病因素的,不管怎么说,这个现象是存在的,那我们就要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实践中,我们提倡预防保健六加一“调肝肾”,经过不断地尝试,发现提早预防,调理肝肾,增强肝脏的功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的方案,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来定,这里不作阐述。
还有脱肛啄肛的问题,也很常见。这一现象和品种有关系,但也不能忽视饲养管理,其中光照管理就尤为重要。在整个养殖周期,要根据日龄和鸡群状态合理地调整光照制度,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举例:产蛋上高峰前,给予强光刺激,产蛋高峰稳定后,逐渐减弱光照强度,就可减少脱岗啄肛的现象。
其他的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都能做到,降低淘汰率,也是需要养防结合的。
七、出栏体重
出栏体重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平均每只鸡重二两,就是一块钱的利润,10万只鸡就是10万元的差距,这个账不得不算。尤其2024年,“淘汰鸡”改名“老母鸡”,抢占了肉鸡的市场,更使得老鸡的价格居高不下,这让多少养殖场获益。所以,对出栏体重的关注,也就更加明确了。
影响出栏体重的因素,包括:品种差异,产蛋率的高低,肠道的健康,饲料营养等方面。这些都不必细说,大家都能理解。
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笔者发现出栏体重和开产前的体型达标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开产前的体型达标,包括胫长,耻骨,体长等,主要就是全身骨骼的健康程度。多数人在育成鸡阶段,非常关注体重达标,认为只要体重达标对开产是有好处的,但却经常忽略体型(骨骼)达标。其实,体型达标更重要。有了健壮的骨骼,长成大体型,要增体重是非常容易的事。相反,只有体重,没有大体型,就是个“小胖墩”,等到开产后骨骼定型,不再生长,后期想让体重增加,是非常困难的。产蛋期基本上营养转化都用来生产鸡蛋,少部分维持体能和免疫力,骨骼和肌肉不再生长,等到老了,再想让它长,就做不到了。
所以,在开产前,育成阶段,多关注鸡群体型(骨骼)的生长,对于出栏体重至关重要。可以从饲养管理上,饲料营养上,以及预防保健上同时下功夫。我们提倡在此阶段多做“健脾胃”和“调肝肾”的工作,脾胃健康,消化功能好,营养转化吸收好,体型就能长大(这和现在孩子们普遍高个子是一个道理),另外,肝主筋、肾主骨,肝肾功能决定筋络和骨骼的发育,这也是有道理的。
如果前期没做到或者还有欠缺,在出栏前补救也可以,最常用的就是AA肥宝,已经得到了太多客户的认可,不再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