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养护」肠道健康•养鸡核心
作者:正源大地资深高级技术政委魏永正 发布时间:2025-05-04
在现代养鸡业中,“养鸡就是养肠道”这一理念广为流传,然而,不同从业者对其理解与实践存在差异,最终养殖成效也大相径庭。实际上,这一理念涵盖的范畴远超肠道本身,而是整个消化系统的养护,涉及肝、胆、胰腺、脾、腺胃、肌胃、肠道,以及消化液、PH值、菌群、粘膜、免疫力、采食量、消化率,乃至疾病(如球虫、肠炎、梭菌、大肠杆菌引发的病症及过料现象)、中毒(饲料、水、药物导致)、高盐与高油脂等复杂因素。
消化系统堪称鸡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脏腑之母” ,肩负着消化、吸收与转输营养和水液的重任,为鸡的生命活动提供支撑:
1.脾:其功能强健与否,直接影响鸡的采食欲望,功能良好时,鸡能够积极进食。
2.肝:正常运作的肝脏能有效分泌胆汁,增强消化功能,助力营养物质分解转化。
3.胰腺:胰腺正常分泌胰岛素,是食物得以彻底消化的关键。
4.腺胃:腺胃正常分泌充足消化液,能使饲料充分分解,为后续肠道营养吸收奠定基础。
5.肌胃:主要负责磨碎食物,利于进一步消化。
6.肠道:酸碱平衡、有益菌稳定、消化酶活性充足,是食物充分分解的必要条件。
7.肠道粘膜:健康的肠道粘膜能够高效吸收营养物质,同时及时排泄机体不需要的有毒有害废物。
8.肠道长度与蠕动:较长的肠道且蠕动正常,可延长食物停留时间,促进营养充分吸收。
9.肠道粘膜更新:正常的肠道粘膜脱落、坏死与更新过程,能保证肠道功能的稳定。
当消化系统正常运转,鸡群精神状态良好,生长态势上佳,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表现为体重达标、羽毛顺滑、色泽鲜亮、鸡冠红润、抗病力强、活动自如;蛋鸡则产蛋性能高且持久,蛋壳质量好,粪便正常,料肉比与料蛋比降低,死淘率和残次品率减少,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消化系统不仅关乎营养摄取,还在免疫防护与废物排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一方面,它构建起免疫屏障,凭借正常的淋巴功能,抵御病毒、细菌、支原体、霉菌及毒素的侵害,使机体保持健康;另一方面,肠道承担着排出机体有毒有害物质与多余热量的任务,维持体温稳定,确保鸡体生理机能正常运行。
一旦外界因素干扰,如饲料品质不佳、环境变化等,就可能引发肠道内分泌失调、酸碱失衡和菌群紊乱,进而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鸡群会出现厌食、消瘦、过料、勾料、剩大颗粒料、拉稀、拉血、拉肉色粪、拉黑粪、拉黄白绿稀粪、便干、糊肛、脱肛、啄肛、啄羽等症状,还会伴随体重不达标、料肉比和料蛋比升高、免疫力低下、生产性能降低、蛋重减轻、蛋壳质量变差、产蛋率下降、鸡冠发乌无光泽等问题,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在规模化养殖的当下,市场行情低迷,竞争激烈,提升养殖水平、增加经济效益成为当务之急。“养鸡就是养肠道”的核心目的便是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肠道保护至关重要。长期市场实践表明,采用正规治疗药物进行定期防控,效果优于发病后的治疗。具体防控措施如下:
1.球虫病:球虫病对肠道粘膜破坏力强,易导致出血、高死亡率、饲料营养吸收受阻、鸡生长缓慢、料肉比升高等问题,严重损害经济效益,建议使用常山翁口服液(驱球止痢合剂)进行防治。
2.换料应激:小鸡料换成中鸡料时,因颗粒大小、硬度和生熟程度变化,易引发肠道出血斑和拉西红柿粪等症状,建议使用胃肠安散预防。
3.霉菌毒素危害:霉菌毒素可引发腺肌胃炎、肠粘膜脱落、过料、采食缓慢、体重不达标、拉黑粪等问题,建议使用健脾理中散或新双胃康搭配三黄败毒液进行防治。
4.细菌感染:针对肠炎、坏死性肠炎、大肠杆菌、湿热性肠炎等细菌感染,建议使用四味穿心莲散、肠炎消、正源洁泰、肠卫士、三黄败毒液、三味拳参口服液等药物防治。
5.夏季腹泻:夏季炎热,鸡饮水量大增,易出现习惯性腹泻,建议使用活力蛋白酶或温中固本汤(四逆汤)进行防治。
6.消化功能问题:对于吃料慢、体重不达标、消化功能弱、产蛋爬坡停滞等情况,建议使用健脾理中散可有效改善。
7.霉菌及毒素严重侵害:当霉菌及霉菌毒素严重侵害机体,导致肝脏出血、坏死、变性甚至癌变,并伴有腺肌胃炎、肠炎及拉黑煤焦油粪时,建议使用制霉独净可发挥防治作用。
8.饲料与饮水管理:严格把控饲料质量,杜绝霉变及有毒有害饲料;勤清水线、检测水质,保证鸡群饮用健康水源。
肠道健康直接关系到鸡群的免疫力、生产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肠道功能良好,鸡群免疫力强,患病几率低,内分泌、菌群和酸碱平衡稳定,饲料吸收转化效率高,料肉比和料蛋比降低,产蛋性能优越,死淘率低,蛋壳质量佳,产蛋持续时间长。养殖过程中务必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高度重视肠道养护。提升动物价值,让养殖更轻松,这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养鸡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