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与实践』如何通过程序药、养殖指标药、康复药提升养殖效率?(一)
作者:正源大地集团技术副总裁、正源大地技术总监吴文明 发布时间:2025-05-05
当您看到这个题目时,可能会一脸茫然,这又是啥新词儿?啥叫程序药?养殖指标药?康复药?药不就是抗病毒药,抗菌药,消炎药,退热药,治疗药,预防药,中药,西药这些叫法吗?怎么又整出这几个名词来?
不要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养殖规模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养殖场规模越大,就越担心疾病带来的风险。所以要全方位系统化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也不仅仅是依靠药物,养殖设备和环境更新改善也非常重要,所以新建的养殖场设备质量都非常好,环控也做得非常好。
在此基础上,养殖场管理的方法也发生改变,减少人工,增加机械,智能化,自动化,数据化,都与以前大不一样。
设备变了,环境变了,管理方法变了,疾病也就变了。现在规模化养殖场发生的疾病明显与以前不一样。以前是急性传染性疾病较多,现在慢慢在减少,而慢性消耗性疾病在逐渐增多。以前高死亡率的疾病较多,而现在也在慢慢减少,
影响生产性能的疾病逐渐增多。
比如:以前常见流感,新城疫,法氏囊病,传喉,鸡痘,球虫,大肠杆菌,肠毒综合征等等,现在几乎很少见,法氏囊病更是少之又少。腺病毒流行了一段时间,也销声匿迹了。
现在经常见到的,支原体(滑液囊支原体),腺肌胃炎,霉菌性疾病,肝脏疾病,传鼻,传支,传贫等等,要么耽误生长,要么影响产蛋,死亡率都不是很高,但对生产性能影响很大。
所以,过去治病,治好的标准是死亡率降低,精神恢复正常,采食量和粪便恢复正常,呼吸道症状消除等。而现在治病,治好的标准更高,除了以上几项,还要恢复生产性能,修复肝肾损伤,修复肠道、输卵管损伤,修复免疫系统损伤,修复呼吸道黏膜的损伤等,恢复消化功能、免疫功能、代谢功能、产蛋功能,转化功能等等。
所以,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以前是重视治疗,没事不用药,得了病狠狠地治,治好了就得。而现在是重视预防,尽可能的不要得病。
以前,养殖场对疾病的认识多是片面性的,得了病就先研究病原体,是细菌就抗菌,是病毒就抗病毒,专门寻找针对性极强的药物。而现在,养殖场对疾病的认识是系统化的,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疫苗防疫,品种来源,饲料营养,传染因素等等,都是疾病发生的导火索,所以要全方位系统化地做好,才能达到健康养殖的目标。
以前,大部分养殖场是不算细账的,只要有钱赚就行,或者大致有个数,饲料多少钱,鸡苗多少钱,疫苗药费多少钱,其他的都不算。现在,养殖微利,大部分养殖场都会仔细地算账,对投入产出比十分重视。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在用药上更是慎之又慎,如果用进去的药换不来养殖效益,那是坚决不会干的。
所以,现在的规模化养殖场更加关注家禽的生产性能,养殖指标。肉鸡要出肉,降低料比,缩短日龄,提高成活率。蛋鸡要提高产蛋率,延长产蛋高峰,降低料比,减少死淘,减少破损蛋等等。这些养殖指标,每一项都关乎养殖效益,在养殖过程中,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些养殖指标开展,预防用药则更是为了提升这些指标而用的。不再仅仅是为了防住某个疾病而用的。
由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药残的限制,化药抗生素很多都不能用了,蛋鸡产蛋期更是禁用所有抗生素。这就要求养殖场更加重视养和防,尽可能不让家禽得病,得了病没药可用或者药物不敏感是非常恼火的。如此,必须要制定合理的预防程序,既能防住病,又不影响食品安全,养殖才成功。
食品安全是为了让人们吃得更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在此基础上,人们对禽产品的品质要求也在提高。人们不仅仅是吃到肉和蛋就行,而是要吃到健康的,美味的,营养的,高品质的肉和蛋。如果养殖的家禽经常得病,经常吃药,这就做不到了。
化药不能用,就要用中药,中药无药残,耐药性小,副作用小。但中药与化药的作用机理不一样,很多人找不准中药的使用方向,所以就无法发挥中药的正常作用。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用中兽医理论结合养殖过程的问题,逐渐找到了中药的准确使用方向。除了清热解毒,消炎抗菌之外,补气养血,疏肝利肾,健脾开胃,活血化瘀,补肾强体,温中散寒等功效,都能在预防程序中,提高养殖指标中,以及疾病康复中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