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本增效——程序药、养殖指标药、康复药的实践应用(一)
作者:正源大地集团技术副总裁、正源大地技术总监吴文明 发布时间:2025-08-06
上一期,我们讲了《程序药、养殖指标药、康复药的探索》,主要分析了
1、程序药,养殖指标药,康复药的由来;
2、程序药,养殖指标药,康复药的意义;
3、程序药,养殖指标药,应用实证案例;
4、如何制定程序方案,提升养殖指标?
四个方面的内容。
这一期,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再详细地分解一下,如何将公司的产品应用到养殖过程中。
肉鸡包括:白羽肉鸡,817肉鸡,黄羽肉鸡,青脚麻鸡,地方品种肉鸡等等。因为饲养模式、地域环境、出栏日龄、品种特点等的不同,预防程序也不相同。这里以白羽肉鸡为例,进行分析。
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我们总结了白羽肉鸡的疾病特点,第一是内热,第二是脾虚,这两点,是肉鸡全程疾病的主线。
例如:堵支气管——是肺热、燥热。
眼睛发红、流泪、眼角拉长、呼噜——是风热。
红色粪、黄色粪、肠道出血斑——是湿热。
肌肉发紫、多器官发红、出血——是实热。
例如:采食量不达标、过料、粪便发散、大小不均匀,嘴尖毛长——是脾胃虚弱。
呼吸道治不好,气囊炎顽固,干咳无痰,体瘦毛焦,采食量不涨——是脾肺气虚等等。
所以,根据肉鸡的疾病特点,我们理出预防程序的两条主线:一是清里热,二是健脾胃。
我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使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办法,对疾病围追堵截,而是使用“加固城墙、疏通河道”的办法,对机体进行调理,降低疾病发生的条件。以前我们制定预防程序,就是几日龄防白痢,几日龄防大肠杆菌,几日龄防病毒病,几日龄防肠炎等等,看似密不透风,实则毫无规律。现在,我们理出两条主线,不仅有规律可循,还减少了药品的浪费,提升了禽产品的价值。
清里热,主要有:清肺热,清肝热,清胃热,清湿热,清血热,清实热等几个关键点。
现代化的养殖环境,养殖设备,使得舍内的温度保持恒定,减少感冒的发生。但是在实践当中,我们发现,鸡舍内长期吹干热风,会让湿度降低,空气干燥,对鸡群的呼吸道影响很大。尤其育雏期间,多数养殖场都保持较高的温度,鸡群张嘴的较多,这样就会引起肺热。前期表现不明显,从第二周开始,呼吸道就开始了,越往后越严重,这就是肺热蓄积的结果。
所以,在结合环境调控的同时,及时的清肺热,会让鸡群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清肺热建议使用麻杏石甘口服液或者肺疫清(桑仁清肺口服液)。清肺热的时机,就看鸡群是否张嘴呼吸,呼噜咳喘,粪便干燥,气管潮红,皮肤发红等。
肝脏不仅是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也是机体的重要防御屏障。肝脏受损,疾病接踵而至,鸡就不好养了。肝脏怕风,冷风也怕,热风也怕。然而现代化的鸡舍,风机是不能停的,尤其是天气较热的季节,舍内的风速达到3米/秒以上,影响更大。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太大的温差,鸡群仍然感冒的原因,这是风热感冒。风热感冒的表现,就是眼睛发红、流泪,眼角拉长,喉头发红,呼噜声大,羽毛逆立等。
另外,肉鸡的饲料高能量,高蛋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长期的热量代谢不出去,蓄积成热,致使肝火旺盛,尤其到了后期,日龄大了,采食量高,肝肾代谢负担加重,就会出现肝大肾肿,发红发紫,腹腔血水,死大鸡的现象。
所以,环境无法调控,外因避免不了,那就只能从内因上去做调理。合理的清肝热,可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清肝热建议使用保肝利肾口服液或者疏肝利肾散,肝肾同源,肝热清、肾水利,机体代谢功能增强,疾病少发。
清肝热的时机,就看眼睛的表现,以及解剖肝肾的变化。
胃热多是由饲料霉变,发酵,产热,鸡群采食量高,消化不了引起的。胃热的表现是口腔溃疡,嗉囊发胀,吐酸水,积食不下,粪便细条状。清胃热建议使用三黄翁口服液。
湿热包括脾胃湿热和肠道湿热。与胃热有一定的相关性。湿热的外因,就是舍内环境高温高湿,尤其雨水较多的季节和区域,没办法降低湿度,只能从内因做调理。湿热的表现:腺肌胃炎严重,采食量低,粪便黏腻,红黄色多,酸臭味大,肠道出血斑,肠道鼓气等。清湿热建议使用三黄翁口服液、三味拳参口服液、四味穿心莲散等。
血热发斑,血热妄行,热血沸腾,所以,机体内“血”不能过热,过热就会形成疾病。气为阳,血为阴,阳气要热,阴气要凉,才能阴阳协调,平衡健康。鸡本来就偏阳性,鸡血本来就热,再加上饲养的过程中,不断地蓄积热量,使得肉鸡体内热上加热,到了一定程度,就会火山爆发,形成各种炎症。
通常,我们消除炎症的办法,就是用抗生素,不断地消炎杀菌,但是,当机体热到一定程度,内脏器官严重受损,抗生素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笔者有过多次这样的经验:肉鸡气囊炎,大肠杆菌,腹膜炎严重,多次用药治疗,效果甚微,反复发作,死亡率高,死鸡腹腔严重的黄色干酪样物,似豆饼状。养殖场和技术人员束手无策,急于寻求“特效药”。此时,笔者将治疗方案稍作调整,停止使用抗生素,先用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或者清热泻火的中药,配以保肝利水的药,调理三天。待大群症状减轻,采食量上升,粪便变稀,再使用抗菌药消炎杀菌,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血热不是一日形成的,是慢慢蓄积起来的,所以,清血热要早一点做,越早做用药越轻,效果越好,省钱。若等到血热炙盛的时候,药量要加大,天数要加多,费钱,还不一定效果好。
清血热的建议使用产品正源大败独比较合适。清热解毒、凉血滋阴,对于血热发斑,耗气伤津,全身炎症有良好效果。
实热是指机体在各器官功能正常,免疫力较强的情况下,与外邪作斗争所发生的病症,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症状明显,死亡率高等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虚热,是指机体在消耗了一段时间后,各器官功能下降,免疫力下降,机体虚弱,但热不能退的病症,具有发病缓,周期长,死亡率不高,慢性消耗的特点。
各器官出血,发红,发紫,周身皮肤发紫,肌肉发紫,鸡冠发紫等。采食量下降,喝水量剧增,拉黄绿色稀粪。死亡快,死鸡个大。
鸡群精神萎靡,闭眼呆立,出血、发红、发紫等现象较轻,采食量低,饮水量偏高一点,粪便黄白色多,死亡慢,死鸡个小。
实热证适用板青败毒口服液、大清温(双黄连口服液)。虚热证适用青蒿末。
肉鸡实热证较为普遍,虚热证少见,在高温高湿季节,长期使用水帘的过程中,虚热证表现较为明显。
以上,均为“清里热”这一条主线的内容。看起来有些复杂,但真正理解了之后,可得到一个思路清晰,条理清楚的疾病预防主线,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把“热”字理解透彻,贯穿在肉鸡的全程,可使养殖更轻松。健脾胃,是肉鸡预防的另一条主线。
肉鸡养殖过程中,采食量偏低、消化不良、粪便不成形、生长缓慢、大小不均匀、料肉比高,腺肌胃炎、肠炎反复发作等现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鸡苗到家第一天,还没喂料,解剖肌胃就有溃疡了。这一点不但让养商品鸡的烦恼,让养种鸡的更是头疼。
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总结,我们把这些现象统一归为脾胃虚弱证。虚弱证的特点:机体消瘦,羽毛松乱,肌肉发白,皮肤发乌,不思饮食,生长缓慢,死亡率低,慢性过程。用清热药,抗菌药,消炎药,效果甚微。用补虚药,健脾药,修复药,效果良好,但时间要长。
因此,在肉鸡饲养过程中,把“健脾胃”贯穿在程序当中,十分必要。在育雏开口时,换料转群时,冷热应激时,疾病恢复时,出栏增重时,这些关键节点,使用健脾胃的中药,可有效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提高饲料转化率,提升养殖效益。
健脾理中散、健脾理中合剂(五味健脾合剂)、胃肠安散、新双胃康散(多味健胃散),养殖场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使用。此外,新双胃康、肝胃康、活力蛋白酶、AA肥宝、芪芍增免散等,也都具备健脾胃、助消化、增进采食的作用。养殖过程中灵活应用,不可拘泥。
如此,肉鸡预防程序的制定,围绕“清里热”+“健脾胃”这两条主线,定时加入相关产品,是现阶段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若能理解并执行,养殖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