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源大地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暨第八届家禽业健康养殖论坛”特邀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张大丙作《有关水禽疫病防控的思考》。
以下内容由正源大地技术政委部根据张大丙教授分享及课件内容整理,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张大丙
张教授根据最近几年水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汇总,把危害最大的四个疾病做交流:坦布苏黄病毒,细小病毒,呼肠孤病毒,细菌病。
1.坦布苏黄病毒病
张大丙教授指出黄病毒毒株主要分为1型,2型(2.1和2.2)和3分支,其中在我国流行为2.2分支毒株为主。
黄病毒在临床上表现为侵害种鹅和种鸭的卵巢,导致产蛋率大幅度下降。黄病毒对雏苗的危害最为严重,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在育雏阶段死亡率达到50%以上。
张教授指出,现阶段对此病的预防主要通过疫苗接种来进行,无需考虑毒株变异性,保证中和抗体水平。在育雏阶段要重视雏苗免疫系统的构建,避免发生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建议此阶段使用大芪芍(黄芪多糖口服液),具有培元固本益气增免功效,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进而提高疫苗的吸收率。)
2.细小病毒病
无论是北京鸭、番鸭,还是种鹅蛋鸭,张教授对此病总结为3周龄内多发,因细小病毒感染水禽后在不同种类上的称呼并不相同,为更好的防治此病,张教授建议将凡是在水禽上感染细小病毒后统称为细小病毒病。
因细小病毒对水禽的危害更多是生长发育受阻,整齐度下降,造成养殖周期延长,在肉鸭上最为严重,使得肉鸭后的屠宰附加值下降。因鹅细小病毒和(番)鸭细小病毒属于同种病毒,衣壳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5%。张教授建议研发二价疫苗或抗体可简化免疫程序,降低接种应激反应,减少工作劳动强度。(在接种疫苗期间可使用益肽灵,清除体内野毒,解除水禽免疫抑制病的发生。)
3.呼肠孤病毒病
此病在国内水禽市场上尤为常见,也是对水禽危害最大的病毒病。
在临床上按照特征病变分为三类,肝脏有小的坏死点(番鸭白点病和鹅呼肠孤病毒病);肝脏有出血灶坏死灶(番鸭新肝病和鹅出血性坏死性肝炎);脾脏有坏死灶(鸭脾坏死病)。
同样张教授也建议将此病统称为水禽呼肠孤病毒病,并根据实验室诊断分为基因1型和基因2型。这两个毒株差异性较大,因此在临床上的表现也就不同:基因1型导致番鸭和鹅的肝脏出现小的坏死点;基因2型导致番鸭和鹅肝脏出现出血灶和坏死灶,导致北京鸭和麻鸭脾脏出现坏死灶。根据多方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在我国鹅群出现的毒株与匈牙利鹅呼肠孤病毒和番鸭白点病病原同属基因1型。但尚不能解释基因1型所致鹅病直到2020年才在我国出现。故张教授建议有必要系统研究基因1型内不同毒株的致病性差异以及水禽品种的影响。授通过北京鸭为例全面讲解细菌病。张教授指出鸭传染性浆膜炎:1~7周龄易感,2~3周龄最易感,1周龄内和7周龄以上鸭一般不发生,多流行于商品肉鸭场。而鸭大肠杆菌病:各种日龄鸭均易感,在育成期和产蛋期发生的细菌病以该病为主。其中商品肉鸭:鸭传染性浆膜炎和鸭大肠杆菌病均可发生,日死亡率不高。在临床上表现为头颈震颤,摇头晃脑,头颈歪斜,转圈或倒退,前仰后翻,但鸭大肠杆菌病不表现神经症状,但鸭沙门氏菌病的某些病例有类似症状。
4.水禽细菌病
因鸭疫里默氏菌进入脑组织,大肠杆菌易产生耐药性,故选择敏感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正源大地集团的治菌普健广谱抗菌消炎,敏感度高,适合全国多个地区。)
张教授同样指出鸭子喜水但怕潮,加上大肠杆菌病为条件致病,所以改进饲养方式有利于此病的控制,养殖过程中要保持养殖环境卫生、干燥显得至关重要。(此时可以使用正源大地的稀戊二醛溶液或者月苄三甲氯铵溶液对舍内外环境消毒,消除各种病原体,为水禽健康发育提供干净整洁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