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正语

中兽药替代抗生素的技术储备与探索

来源:正欣源药业 作者:基地副总姚千整理 发布时间:2017-07-14 点击数 :2099 次

随着抗生素带来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引发了业内深思,消费者的恐慌,“绿色”、“安全”、“无残留”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一方面要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控制耐药菌的扩增;另一方面,失去了对抗生素的依赖,还必须保效益,也就是保障动物机体健康。纵观我国饲养水平,在改善动物饲养环境、做好饲养管理这方面有着非常大的进步空间,同时优先选择绿色、安全、无残留的药物的可行性也很高。从目前研究成果看,最契合我们标准的就是中兽药,尤其液体制剂的中兽药。

中兽药是我国传统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中兽药是指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原料炮制加工而成的饮品及其制剂,并在中兽药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用于动物疾病防治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药物。我国是世界上中药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也是唯一完整保留独特传统医药理论体系的国家。中药具有平衡阴阳、祛邪扶正、标本兼治的特点。中兽药产品以其低毒、低残留、高用药安全性、天然多功能性等优点,成为当今医药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但我国中兽药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制约因素较多,中兽药替代抗生素之路也不能一蹴而就。 

一、应用中兽药并不是简单的替代思路

中兽药替代抗生素养殖使用效果有时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是中兽药相较于抗生素,效果表达缓慢;二是受成本的制约,中兽药添加量难以达到可靠效果的剂量;三是未经煎煮的中兽药生物利用度低,吸收缓慢,难以达到立干见影的效果。因此,应用中兽药并不是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简单替代;而是利用中医的整体观和平衡论,连百脉通百合御病邪于体外同时收邪排毒控制病邪的邪度,尤其选用液体制剂的中兽药,以达到不感染、感染不发病、感染发病自然耐过的效果。中兽药依据君臣佐使的原则,以四、五味药复方制剂,因中药材产地、季节、年限等诸多因素经常出现效果的不确定性。针对禽类不同生长阶段以及不同季节的主证,依据相近不可离的原则实施多重保护,实现多级增效最终达到低用量、高疗效的重大突破,进而为逐渐减少甚至不用抗生素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运用中兽药保障禽类的免疫和抗应激

运用中兽药替代抗生素需净化产品配方组份、提高配方总体品质,提供禽类免疫和抗应激附加需求的保障,实现改善肠道健康和肠道免疫进而实现遗传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提高禽类生理健康水平,进而实现从源头减少禽类对抗生素的依赖,其具体的技术手段如下:

1.运用肠道免疫的思路、措施、手段,提高和改善禽的肠道健康、抗病力、抵抗力、免疫力及防御力。例如用酸化剂创造的酸境、微生态提供的有益菌境、酶制剂激发的活境等。

2.充分考虑阶段性生理需求及抗应激能力,辅配中兽药,使逐步减少甚至替代抗生素。

三、坚持正本清源的理念

以往的预防保健以及治疗性药物演变为抗生素滥用技术的大比拼,此举严重影响人类间接食品的品质和耐药菌株的泛滥,更造成水资源的抗生素污染。

我国是畜禽养殖大国,更是世界的人口之最,还是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综防的基础尚不健全,广义的全进全出根本无法实施,病原微生物繁衍的外邪难以控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痰生百病、见痰莫治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感于外,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受于内,无论内外因之疠气、戾气,惟以清热养阴、顾存津液;生以命门相火之源,调以三焦相火之用;病的渐次,初为气结于经,久则血伤入络。固善医者医其皮毛、其次医其肌肤、再次医其筋脉、更次医其六腑、最次医其五脏、医五脏者半生半死矣。正气之本,元气之为!护以元阴、辅以元阳、阴阳共济、机之命也;元(肾)本(脾)濡养,肥腠理、御疠戾、令其寿。

让病原微生物难以蓄积到致病数量从而实现御邪于机体之外的不感染、感染不发病、感染发病自然耐过、难以耐过时常规用药即可取得良好疗效的保健功能得以成为现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
评论内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