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于鹅体内蛋白或尿酸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上多见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日龄常在注射完小鹅瘟抗体前后到20日龄。过了20日龄之后由于鹅机体器官发育逐渐成熟,多数成耐过型病例。
发病原因:
第一、育雏饲料选用不符合雏鹅生长需求的高蛋白或高钙盐的全价颗粒料,或青绿饲料饲喂量少。
第二、雏鹅分群后饮水不及时,或过度使用热风炉取暖,强热导致鹅群迅速脱水,代谢紊乱。
第三、开口药不符合雏鹅生长需要,造成雏鹅肝肾受损。
第四、过高密度育雏,通风不良,高湿缺氧。
第五、对星状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影响重视不到位。
第六、饲料或青绿饲料霉变导致肝肾受损。
临床症状:
1、发病初期:雏鹅行动迟缓,缩颈。大群粪便发白,外裹白色尿酸盐,采食相对正常。
2、发病中期:受惊吓应激时奔跑单侧瘸行,腿肘部红肿,粪便发白且稀薄,大群采食量下降。
3、发病后期:站立不稳,喜卧,受惊吓时不能行走,双侧腿肘红肿明显,喙发红,体温升高,脱水。腿肘部手感发烫,触碰时雏鹅疼痛感强烈。食欲废绝,死亡前水样稀便。
剖检病变:
关节红肿,关节腔内有尿酸盐沉积。心包增厚,有白色结晶物附着或包被。肝脏被尿酸盐覆盖,胆汁混有白色尿酸盐结晶。肠壁变薄、浆膜面可见尿酸盐沉积,肌胃角质层易剥离,颜色发白并伴有溃疡、出血。直肠末端常见白色稀粪积聚。肾红肿或呈花斑肾。
治疗方案:
建议发病初期:大败毒+保肝利肾口服
液,连用4天;
发病中后期:疫肽灵+大败毒+保肝利肾口服液,连用4天。
特别严重同时使用0.3%小苏打水(不能含有碳酸钙),连用4天,每天饮用不超过6小时。
建议:
1、合理的育雏温度、湿度、密度和通风,让鹅能均匀散开,棚顶开天窗让湿气能有地方排出去。
2、合理选择雏鹅开口料,保证营养全面还不能过量。
3、饲养过程中添加青绿饲料,一定保证足够的清洁饮用水,让每只鹅尽早喝到水。
4、定期清理棚舍内的垫料,清理料桶外散落的饲料及青绿饲料,防止霉变。
5、雏鹅在18日龄以内每天必须在后半夜控料3~5小时。
6、开口药一定要选择低毒,刺激性小的药物:杆诺杀+制霉毒净+黄芪多糖口服液。
总结:
“过与不及皆为病”雏鹅痛风以后五脏六腑甚至肌肤腠理会出现“寒湿痹”症,寒性凝滞收引,最容易伤阳气,湿性粘滞,痹症闭滞疼痛。小鹅育雏期密度大,运动不够,会导致小鹅阳气不足。正气不足就容易受到邪气的侵扰,再有育雏环境潮湿,湿邪本性易透。这是雏鹅容易得痛风的重要外因之一。雏鹅饲料营养不符合小鹅生长需要(如蛋白高、钙盐高、维生素A缺乏、毒素超标、滥用药物等)这些外因最容易伤肾。
肾主水,当肾受到损伤水湿首先会停滞在肾,表现在剖检时看到的花斑肾。“肝肾同源”,当肾精不能生肝血,肾水不能养肝木,再有阳气的不足,水湿就会凝滞在肝(胆),形成剖检看到的肝脏表面或胆汁中有白色的石灰样沉着物。肝藏血主筋,当有寒湿侵扰时小鹅会表现运动失调或关节湿痹症。“母病及子”肝木受损波及心火,水湿就会凝滞在心包。脾喜燥恶湿,体内寒湿过重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形成小鹅的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的症状。寒湿凝滞在脏腑,更容易入营血,伤阴耗津,加速病鹅死亡。这是雏鹅痛风不容易治疗的重要原因。